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9月3日,刑事司法学院组织全院师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及阅兵式。教职工齐聚文治楼二楼会议室集中观看,本科生与研究生分别组织同步学习观摩。

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贡献,以及中国人民在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凝聚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肃穆,师生们全神贯注,深受震撼和鼓舞。

学院此次组织观看纪念大会,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旨在引导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以实际行动投身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观后感
刑事司法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刚
观阅兵盛典,深感其意义远超仪式本身。它是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的磅礴昭示,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与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这宏伟画卷深刻启示我们:强大的组织力、高度的纪律性和卓越的奉献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折射至高等教育领域,我们更感使命在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这种忠诚担当、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要以此激励师生筑牢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将观看盛典激发的澎湃爱国热情,转化为聚焦内涵建设、勇攀科研高峰、培育时代新人的扎实行动,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坚实力量。
刑事司法学院院长 董邦俊
观看气势磅礴的阅兵盛典,深感震撼与自豪。这场国家力量的庄严展示,其核心是绝对忠诚、钢铁意志与非凡纪律的体现,而这正与刑事司法工作所要求的职业精神高度同构。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令行禁止的秩序规范,这恰是法治社会高效运行的缩影。作为法律人,我们更深知,强大的国防力量离不开坚实的法治保障,社会稳定安宁更需要刑事司法体系的有效守护。这场阅兵,是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诠释。它激励我们更要坚守法治信仰,锤炼专业本领,以维护公平正义的实际行动,筑牢社会安全的基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刑事司法学院专任教师 李正新
观看九三阅兵,那铿锵的步伐与先进的装备,彰显了国家科技强军的坚实步伐。这让我深感,法庭科学教育亦需如此,将科技前沿融入证据分析、智能司法等教学科研,以专业技术捍卫司法公正。先烈们的爱国与牺牲精神,是我们作为党员教师必须传承的光荣传统。我们肩负着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科技强警、法治报国”理想信念的使命,将爱国情怀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培育更多优秀法治人才。
刑事司法学院辅导员 柯希鹏
这场阅兵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警示我们铭记3500万军民牺牲的悲壮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作为刑事司法学院的辅导员,我深感肩负引导学生将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坚韧意志融入专业学习与法治信仰的责任。我将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将“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追求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中,未来在政法战线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刑事司法学院2024级研究生 贾峥
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深感震撼与责任重大。阅兵仪式不仅展示国威,更揭示了国家安全与法治建设的深层关联。强大的国防是法治实施的基石,而法治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作为公安学专业研究生,我更加明确自身使命:需将法学理论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深入钻研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未来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的岗位上,以专业素养践行“执法为民”的法治宗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刑事司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 朱宇硕
这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强音。目睹徒步方队“一老一新”的传承发展,不禁热泪盈眶,看到空中梯队作战力量跨越式发展,愈发荡气回肠。作为未来政法战线的一员,我更加懂得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这场阅兵展现的不仅是现代化武器装备,更是一种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从抗战时期的浴血奋战到今天的强国强军,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节。作为刑事司法学院的学子,我们必将传承这种精神,在法治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奏响刑司青年的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捍卫国旗的尊严,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刑事司法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 杨翊
盛世华章,铁血铸魂。十月长安街,秋阳正好。三军列阵如钢铁长城,步履铿锵似惊雷裂地。当战鹰掠过苍穹,引擎的轰鸣与历史的回声共振,我忽然读懂了何为"国之重器"——不仅是东风导弹的凛冽寒光,更是每个士兵眼角那道被阳光镀亮的坚毅。老兵颤巍巍举起的手掌,让我看见岁月长河里从未熄灭的星火;青少年方阵清亮的歌声,又似春芽破土般昭示着传承。这场阅兵不是简单的武力展示,而是一个民族将伤痛锻造成铠甲,把记忆熔铸成勋章的精神仪式。当最后一个方队尘埃落定,我听见五千年文明的心跳,正与新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图文 | 柯希鹏
排版|融媒体中心 肖闳天
审核|张志刚 董邦俊